
兒時的讀物
有次在面書上無意中找到一個兒時愛看的漫畫刊物的懷舊群組。這些讀物包括有「漫畫週刊」、「海豹叢書」、「A Club」等,它們都是我少年時陪我成長的讀物。
看到網友貼出當年如「漫週」和「A Club」的創刊號時,頓時陶醉於兒時的回憶中。

我看「漫週」時,它好像剛出到第二還是第三期自己已記不起了。然而當時相當肯定的是自己已被當中的高達故事和中間的彩頁海報所吸引。

之後知道背後出版社原來有「海豹服務站」提供補購服務,而且服務站在觀塘和牛頭角也有分站有補購提供於是便開始每期也買來看了。
每個周六早上拿著$2.5到藍田牧幼小學側的街市書報攤買新一期從不間斷。

書報攤除了「漫週」外另一吸引我便是「海豹叢書」出的漫畫了。記得自己當時有看的有「鐵甲萬能俠」、「舞」、「Q 太朗」和「叮噹」等都是我有追開的漫畫故事。而當時剛好日本機動戰士劇場版正上演,「海豹叢書」更趁機出版第二劇場版「哀戰士」篇的彩色漫畫,可惜我怎樣也補購不到其第一期,唯有在餘下每期也準時一出版便買來追看和收藏餘下的期數至結束為止。

我記得第一次按著「漫週」廣告地址找到位於觀塘的「海豹服務站」真是雀躍萬分。

原來服務站當時有高達日本版彩色漫畫和特集出售。這些全都是由日本運來的,雖然內容是日文但圖片和印刷都是數一數二的品質。不過像一本高達TV彩色漫畫記憶中要$45對我來說相當貴,幾經努力儲蓄才買到全套四集的第三集,及後在牛頭角服務站再補回另外集數完成全套TV版,算是自己努力儲蓄的獎勵。此外,由於當時日本正開始籌備將上演的劇場版3部曲,出版商立即推出其劇場版漫畫並以5本裝來推出令我當時真的省盡每一份零用錢來買來收藏。

除了漫畫,當時另一吸引我是其原聲唱片大碟。當時我家中還沒有LP唱片機,所以看到其原聲大碟一直只能垂涎。幸好後來在位於北角的海豹服務站找到其原聲錄音帶並立即買下。這盒原聲original sound track在我家中使用我爸的錄音機不知播過多少遍了。而且其袋內當年還有一張海報是我非常喜愛而貼於家中的。

說到我常去的「海豹服務站」,由於我小學時是住藍田,樓下的一輛15C巴士便到觀塘近裕民坊總站。所以觀塘的海豹服務站是我最常去的地方。加上我在找尋服務站時沿路又給我找到幾家模型店,自此我便養成久不久便會去觀塘的習慣和這些必去的地方。
「海豹服務站」除了日本的產品外我早常買要數補購的「漫畫週刊」和「海豹叢書」了。說到「漫週」當時隨了愛看當中連載的漫畫故事外,我總會把最漂亮的中頁攤開對摺的大彩頁海報,小心翼翼地把釘拆開拿出來收藏。有時遇到那期有「過份地」漂亮的彩頁海報時甚至多買一期來收藏。

為何要兩張同樣的海報?因為拆下來的海報我會貼在家裡的吊櫃上來欣賞。而沒有貼的海報則分開袋來儲備,到適當時便替換櫃上的展品來。

除了頁中的彩頁海報和連載故事外,另一吸引我追看的是「查理信箱」。這個「查理」應是漫週或海豹的老闆或編輯,他每期在專欄寫的動漫資料都吸引我追看。每次知道有新開的服務站總會找機會去探探,而每次都會找到去開的觀塘服務站沒有的新發現。記得在牛頭角服務站被一本以模型砌出第43集大結局時,高達被自護射爆了頭而作出最後一擊的情景特集,沒記錯當時這本賣$25元的特集深深地吸引了我。只見書的封面是以當時的模型來砌出來其名場面出來非常吸引。

隨著高達的興起,我也開始迷上看模型刊物。一本由日本Hobby Japan 出版,售價五六十元的「How to build Gundam」我雖買不起,退而改買本地出版的「模型月刊」來看。

儘管如此,商人的生意頭腦是相當靈的,Hobby Japan不久便推出其中文版來,喜愛砌模型的沒可能未看/買過來看的。

到Hobby Japan後來它出第二期「How to build Gundam 2」時,我總算儲到錢買下這本書珍藏。內裡教授砌模型和改造的方法真的是令人大開眼界。

自此我也愛上了砌高達模型並買下不少模型油和工具來製作,完成後把完成品放在家中的電視頂上造成一些戰鬥情景來欣賞。

除了迷上本地的動漫畫和模型外,我當時也很留意日本方面的動漫情報。及後漫周推出另一本刊物A Club月刊,每月除四期漫周和「海豹叢書」漫畫外,便是這本最貴的月刊刊物了。因為漫周每期由2.5元到後來加到4至5元左右,但A Club一本便賣十元算是當時較貴的刊物了。

A Club創刊時我已升上中學,零用錢也加多了所以總算可負擔得到。A Club內容較漫周更深入介紹日本那邊的動漫情況和新聞。而且它會按當時流行的一些作品推出專門特集出版令一眾的動漫迷可買來收藏。
後來另一本相類似的刊物「亞空間」誕生,它和A Club定位差不多但就如漫週都是以周刊的方式出版。而它介紹的內容是針對較大一輩的動漫迷的,都是介紹日本流行的動漫為主的且有漫畫連載雜誌。

亞空間也有像查理的專欄談一些高級的動漫玩兒如聽動漫原聲大碟、動漫AV影音等內容。
記得當時專欄不停推介久石讓的作品如風之谷、天空之城以及其他動畫如北斗之拳、Touch等原聲大碟。到超時空要塞之興起,其大碟出了很多張。但由於家中沒有這些昂貴的音響器材,看著想收藏的大碟也只能望門輕嘆。

不過自CD唱片的興起,我終於儲到錢買自己第一部可支援surround sound的東芝牌Discman,這便開始另一門申延「入坑」的新嗜好來-聽動畫唱片。

記得當時灣仔「聲雅廊」也是「海豹服務站」,而賣的竟有動畫原聲唱片或影碟,但這些對當時學生來說是較「昂貴」的嗜好所以當時只能看而負擔不起買來收藏。而「聲雅廊」九龍區在旺角也有分店我也有時會去看。不過買的仍是以日本特集居多。記得Z Gundam剛在日本上演,而我的第一本Z Gundam特集便是在旺角金都商場的聲雅廊買的。

隨著長大到出來工作有點經濟能力,當時已可負擔得到家中安裝VHS錄影機,CD甚至LD影碟機。這時我便開始搜購更多的媒體如CD和LD,到DVD開始流行起來時我更到日本買下TV版的LD記念盒裝和DVD作收藏之用。

今天藍光4K甚至已到串流訂閱服務的方式來讓我享受到兒時的回憶來。
每種物事總有它們興衰時,「海豹服務站」可能開得太多慢慢地已因種種原因陸續地關門倒閉。
至於漫週和A-Club它們也逃不過歷史的淘汰,只是它們一直陪伴我成長直到停刊為止。
PS:按維基資料,A-CLUB的出版人林查理是海豹集團及前《漫畫周刊》的創辦人。《漫畫周刊》於1982年創刊,1993年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