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的反思
近來比較熾熱的國際話題,相信非以巴衝突戰爭莫屬。年前俄烏戰爭一打便耗了兩年多,當打仗末完末了時傳媒又傳出另一場令人悲痛的戰爭來。
很多人一開始看報道是哈馬斯組織單方面入侵以色列,於是引發以色列作反擊。之後兩方面越打越激烈,其他地方也倦入當中。
傳媒一至認為是單方面不對才會有這場戰爭的。正當大家一面倒要幫一方說是或不是時,卻有一些站於另一方作支持,隨著爭議越來越烈。大家開始問,其實到底誰是誰非呢?!
牧者提醒大家,不如先從聖經角度看看故事的來龍去脈才給出評論。
網上有好幾個以此為題的分享。當中有不少是資深研經的學術牧者分享當中的歷史和觀點,讓信徒看清故事的背景方向。
由於資料來源頗多,當中也有網上KOL從部分的資料來源來分享。有人擔心未夠全面終會令人有誤解,於是便請牧師以信仰的角度來講解當中的原由。
就是這樣才有這堂道。

總結我們基督徒在這次事件中,若只是單一以為其中一方是正義而另一方必定是邪惡的話便會跌入陷阱。其實主真正教我們是停止這次爭吵並避免因此類話題而引發更大的爭執。
社會運動教懂了我們政治所帶來的黑暗面。即使在同一國家,只要有超過一個政黨便會因人與人之間的分歧而引致爭論。
爭論輕的時候大家還可和平解決,但當升級到要動干戈的話,以現在科技先進的時代,大殺傷力武器隨時可引致大規模的生靈塗炭。
政黨為了獲勝使出各種反樣的手法,由口舌上發展到動武。結果除了做成破壞外很多人也為此付出了極大代價。
記得主被釘上十字架前入城時,以色列人是以「和撒那」,即意思是救我們的來迎接主的。誰又會想到一周後這位救主反被釘上十字架呢?
若主耶穌入來,施行一些奇跡把當時的羅馬政府消滅,又或把大祭司文士法利賽人一併消滅,這樣的以色列國今天會怎樣呢?
上次退修時分享過主愛憐憫,所謂正義邪惡要定其界線已很不容易。當中觸犯法律自然不對,卻想不到世間上原來有人是借法律而犯罪的。
講道最後以訪問一在這場戰爭中失去雙親的受訪者結束,其實當中任何一方最希望的不是那軍取勝,而是希望盡快平息干戈而不要打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