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S硬碟耐用度檢討
最近看回去年11月寫關於在兩台NAS的硬碟作重新的掉動後,轉眼間已過了4個月。
兩台NAS所用的硬碟耐用度,DS918+用三台硬碟而其中兩台是Seagate的Ironwolf系列的10TB型號,兩台硬碟自過了保用期3年後已開始出現Bad sector但就一直沒有正式的壞掉且繼續工作。
如是者其中一台24個Bad sector但原來已操作過了五年仍可運作。而另一台的Ironwolf則過了4.6年且自去年12月開始便每一兩個月便增加壞區直到現在有成139個Bad sector但現在情況又好像穩定了下來似的。
Ironwolf系列耐用嗎?看上去真的不錯,比起從前的WD紅標即使有壞區也能如常工作很久。我想若使用的是Ironwolf Pro系列莫非表面是使用5年實際可能更久?由於沒有正式的使用這只是個人推想,相反另一台10的HGST NAS同樣是3年保用,現在已用過4.27年同樣是沒有壞區的情況出現。不知這是真的這樣耐用還是沒有像Ironwolf系列般能告知NAS自己硬碟的健全度。

不過,以今天一台NAS可操作5至10年以上的話,若當中的硬碟也能輕鬆應付十年或以上的工作這真的不錯的科技投資啊。
Ironwolf系列會自己報上壞區但另一台12TB的Ironwolf現在也是放進了DS918+中作備用硬碟的。也即是說若NAS中有那一台硬碟現在壞掉的話,這台12TB的備用硬碟便會自動補上成為hot standby的角色。有趣的是這台硬碟之前是放在已退役的DS712+上作每天備份用途的。那即是說它每天也有一定量的讀寫量損耗,而DS712+退役後我把它換成DS720+並選用一台新的HGST He 18TB新硬碟作單碟備份用途。而Ironwolf的12TB搬過去的DS918+作備用時也已經使用到3.99年而竟然一個壞區也沒有。我相信把它作成hot standby即使接手了壞碟的工作後而開始增加壞時,我也應有足夠時間去買新的硬碟作更換的。當然,這希望這天越後越好吧。
說起這台18TB的HGST Ultrastar硬碟,原來官網只支援到16TB的型號。在DS720+上試用其實也有待觀察是否真的沒有相容上的問題。另一方面,在DS918+上由於兩台有壞區的Ironwolf仍能如常操作,之前有很多價格上的考慮而想出的更換方案現在可能又要重新的考慮了。

首先,NAS的容量其實是有多且足夠的。即使我加入多一支攝影機作錄影用途。
今天,HGST的18TB已降價到$2515,而更換一台有5年保用的10TB則約要1757。理論上現在在DS720+由於只得一台18TB單碟而行風險是較高的,所以理應先買一只18TB來用。
但另一面在DS918+上已有兩只硬碟有壞區,我反而希望期望其中一隻可快些退役讓12TB的備用硬碟接手工作,然後再看各硬碟的健康情況才決定是否只買一隻10TB或12TB的硬碟作新備用。因為說到底,一隻10TB約千七左右而12TB也千八至二千二左右。要即用花千七已可解決硬碟退役的問題,也可多花五百到2千多元來換用有5年保的硬碟令整體壽命加長。
其實能令兩隻壞區硬碟到今天仍能如常操作,其中一個可能是用了SSD Cache來減少硬碟的真實讀寫機會。自其中的一隻壞掉WD Black SSD換成Verbatim後,cache hit rate其實都相當之高。好處當然是只需花數百元以平價SSD來換取千多元的硬碟壽命吧。

以上次在有百多個壞區的10TB硬碟身上觀察,壞區增加可能是因為硬碟在定期磁區讀寫測試時引癹的。若平時一般資料寫入應是先寫在那對SSD之上所以才令得這硬碟減少勞損到今天。或許下一兩個月再有硬碟測試時壞區又可能上升直至到正式不能使用吧。到時再看看買那款後備硬碟及相關方案才再決定了。
此終,近年多放不少電腦教學錄影檔案上NAS之上實在用了不少空間。這些檔案既大且重要的教學影片。這些檔案一錯過便找不回所以只可以NAS作為保存。所以用的硬碟品質終不能馬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