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爸媽先問這8個問題,他會越來越愛你,也越來越有能力!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篇文章覺得很值得反思及學習。
1. 發生什麼事情了?
別急著下定論,先讓孩子說出整個經過。
有時候事情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先聽孩子說完,不但能讓他感受到被理解,也比較容易願意認錯。
2. 你的感覺如何?
給孩子一個表達情緒的空間。
即使錯了,他內心也會有害怕、委屈或不安,讓他把感覺說出來,比單純講道理更有效。
3. 那你想要怎麼做?
當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讓他自己提出下一步要怎麼做。
不急著給答案,先聽聽他的想法,會讓他覺得自己是被信任的。
4. 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
一起腦力激盪看看有什麼解決辦法,鼓勵孩子自己思考,父母也可以適時給一些建議,讓他知道你會陪著他面對問題。
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
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5. 這些方法的後果會是什麼?
幫助孩子思考行動的後果。
不要說教,只要客觀陳述事實,讓他自己評估能不能承擔這個結果。
6. 你決定怎麼做?
分析完之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即使他做的選擇不如你所願,也請尊重他的選擇。
這是讓他學習負責任的最好方式。
7. 你希望我怎麼幫你?
主動表達支持,讓孩子知道你一直在他身邊。
他若願意說出需要什麼幫助,爸媽就能更有方向地協助他。
8. 下次我們可以怎麼做得更好?
事情過後,帶著孩子一起回顧和反思,這不只是教他怎麼做,更是在幫助他一步步建立問題解決的能力。
最後想跟爸媽說一句話:
孩子犯錯,其實是學習的起點。

當我們願意放下「控制」的習慣,給孩子一點時間與空間去思考、練習,他不只會學會負責任,更會因為你的陪伴與尊重,越來越信任你、越來越愛你。
別擔心孩子會一直犯錯,只要我們願意一起陪他面對錯誤,他未來會走得更穩、更遠!
